Home / 2015

2015

12/15/2015 西醫真的比中醫進步嗎?

本期主題

現代的資訊發達,時常見到網路或各種傳媒報導西醫的進步,最近聽到一段訪問西醫的廣播內容,談及西醫如何治療胃病,標準的西醫流程,先檢查腸胃道幽門桿菌的指數,若指數異常就施以抗生素治療,而抗生素的種類又因人而異才起功效,一般試藥一段時間後,身體也產生了抗藥性,必須再次更換抗生素,如此反覆試驗直至幽門桿菌指標正常。反問,若幽門桿菌指標正常,病人仍然胃痛,西醫該如何解決?進一步照胃鏡,檢查是否有潰瘍或腫瘤?如胃鏡結果正常,西醫則宣判腸胃功能性異常,可能會建議患者服用腸胃益生菌,甚至讓患者服用抑制胃酸的藥物,副作用就是胃酸分泌不足,造成鈣質流失初現骨質疏鬆症,如此長時間的治療還未能改善時,西醫就診斷為"精神官能症"。

現在臨床研究報告,幽門桿菌被消滅,腸胃潰瘍減少了,食道癌卻驟增,才發現幽門桿菌對於保護食道有重要的功用,而在這種情況之下產生的食道癌,比一般罹患食道癌的致死率要高。西醫在微觀的研究愈發進步,愈專注在某個"點",忽略全"面"也切割了人體的連貫性。

中醫理論中,造成胃病有數種原因,一般常見的原因有"胃寒"、"胃熱",甚至肝膽的問題也會造成胃的疾病,中醫以全面性的角度看待一個疾病,體內器官是連貫性的系統,彼此相互影響。臨床上有一胃病例子,一名老先生長期胃痛,尋訪過中國許多名醫,都未能將胃病給治好,當時幫他看完診後,由各種線索推論是胃的外層包覆了水,使用生半夏為主的方劑將其問題解決。

中醫診斷後會開立一個處方,藉由服用處方後觀察病人的反饋,當反饋良好,就證明了診斷的方向正確。中醫說肝膽會剋脾胃,肝功能不良會影響膽汁的分泌,造成晨起口苦、或是吐酸的情形,這時候西醫檢查腸胃是沒有問題的,吃了胃酸抑制劑也只是暫時的效果,中醫會根據其他線索加總後找出一個方向,當然中醫診斷方式有別於西醫的儀器,看病過程更賴於醫師臨床經驗,一個宏觀的醫學思維,對於疾病的治療方向是更有效的。

(語音檔案由希望之聲電台提供,文章摘錄自語音檔案內容,部分文字略有異同,敬請見諒。)

12/1/2015 氣血兩虛——中醫看中風

本期主題

灣區天氣相對寒冷,加上忙碌的生活型態,在氣血兩虛的生理情況下,特別容易"中風",而中風是有先兆的,例如:時常性的麻感、亞健康現象,在西醫檢查數據卻是正常,因此錯失了搶救的時機。許多民眾或許認為高血壓就是中風先兆,反之,血壓正常不表示不會中風,在中醫認為的中風先兆,包含:嚴重的氣血兩虛,可能有精神萎靡、睡眠品質差、容易生氣、手腳冰冷、心悸等徵兆。曾經有位病人在駕駛時,將空調往臉上直吹後,不久就造成面癱,治療後一個多禮拜就恢復了,但是患者身體基本氣血還是不足,建議患者需要回診照護,但患者自覺恢復後就不需再調理,就在13個月後,因為從事滑雪運動再度臉部中風,再度回診。

許多高血壓患者,長期服用高血壓藥為避免中風,在中醫看來,將血壓值降低,但最根本的氣血兩虛問題並未解決,並且絕大部分的降壓藥會造成血管壁變薄、脆弱,平時看似血壓低,卻在情緒變化大時血壓上升,在血管失去彈性的情況下容易破裂,長期服用降壓藥的民眾時常發生,導致中風。日常生活裡,身體有很多現象都是警示,像許多老年人冬天手腳龜裂,手腳冰冷,這是由於心陽不足所造成,光是塗抹保養品是治標不治本,這些訊息都是中醫判斷疾病的標準,反倒西醫儀器檢查不出問題的盲點,中醫將人體許多現象匯集成一個大數據,再配合著特定的徵狀,進一步就可以"預警"問題的發生,這是中醫超越西醫的地方。

腦溢血中風藉由西醫治療後,造成癲癇後遺症機率也高,中醫對於術後的恢復能夠有很大的幫助,或許在西醫MRI的檢查之下沒有發現瘀血,在中醫卻有不同的解讀,身體的氣血瘀滯並不是單指西醫病理上的瘀血,同時也包含生理層面一切的循環代謝。

治療中風的病患有幾個要點,在中風患者氣血兩虛的前提下,利用攻血針對氣血瘀滯的問題, 必須做好"攻"、"補"兼顧的治療方向。

醫師答疑

  • 案例一:張女士,父親七十幾歲,語言不利、口角歪斜,經治療後好轉,想請問李醫師平時如何預防以及癒後的照護?

    患者在症狀消失後不表示身體完全恢復,有時忽然一個感冒,老人家就重複性的發生中風,在老人家治療方面也不建議太強的攻血方,建議可以定期檢查。

  • 案例二:劉女士,氣血兩虛包含低血壓、貧血,是否也會導致中風或癲癇?

    低血壓也可能會導致中風,但癲癇在中醫致病的機理屬於"痰飲"範疇,西醫認為地中海貧血的患者,晚年有中風的風險,許多西醫的觀念近幾年來修正許多,反倒中醫對於疾病的治療及理論,現在仍然適用。

(語音檔案由希望之聲電台提供,文章摘錄自語音檔案內容,部分文字略有異同,敬請見諒。)
11/17/2015 關節炎、脫髮、心力衰竭……大小問題,中醫有良方

本期主題

近代有幾位大家公認的中醫大師,如:曹潁甫,所註"經方實驗錄",流傳至今;張錫純,近代中國中醫學界醫學泰斗;朱木通,所註"中醫臨床二十五年"。提到這些近代中醫大家,一方面較接近我們現代的生活,也具有考據的價值,再者,這些大師的醫案,有些經過西醫的診療後束手無策,但經過中醫的治療而痊癒,這些醫案相較於古代更具真實性;另一方面也讓大家了解中醫不僅是大家口中"養生之道",中醫是可以治病的,臨床上我所治療過西醫確診的腦瘤、白血症、風濕性關節炎,在中醫的幫助之下恢復健康。中國認為風濕性關節炎是"不死的癌症",十分之一以上的中國成年人有風濕性關節炎,中國氣候大多寒冷,冬天更是疼痛難耐,西藥也只能暫時抑制疼痛,而臨床上中藥可以起到治療的效果。

這星期來了一位芝加哥心臟衰竭病人,五十出頭,西醫認為情況不佳,病人稍微運動就會喘得嚴重,甚至被送到ER,由於病人遠在芝加哥,一開始使用遠端問診,當然能得到的資訊相對少了許多,在幾次治療之後,病人感覺跑步後喘促的情況好多了,建議他親自來看診,在看診後仍然覺得心臟強度不足,使用"生附子"強心,患者在治療後當天就開車前往LA,並表示身體未感到不適,這些救急病患心臟的中藥,在一般的中藥行都購買的到,但質量的把關就得依賴中藥行慎選藥源。

醫師答疑

  • 案例一:馬小姐,幼兒19個月大,有類風濕性關節炎,想請問是什麼因素引起寒濕積聚骨節?如果使用烏頭這味藥可否根治?蜜炙後的烏頭是否能給幼兒使用?

    絕大部分風濕性關節炎是由於寒濕積在骨節,而引起寒濕的原因有很多,那麼小的幼兒目前只能推測有可能由施打疫苗造成。而烏頭經過蜜治後就只會保留其藥物的熱性,孩童服用一般是沒有問題。一般孩童會使用利水的方式,不需要使用重藥,也由於孩童的可塑性高,只要幫身體恢復到一定水平,就可以靠自己恢復

  • 案例二:陳小姐,今年47歲,今年夏天開始掉髮多,想請問李醫師有什麼治療的方法?

    中醫認為肝臟與掉髮最有關係,髮色與腎相關,一般接近更年期的女性,容易有臟燥的情形,主要在子宮、以及肝臟,自然影響到頭髮的生長。女性有三個黃金生長期,第一、發育期,第二、孕後,第三、更年期,這三個時期是女性生理大幅調整的階段,利用這個時間妥善的調理,可有大大的改善。

  • 案例三:李女士,朋友經西醫檢查發現肝指數異常,想請問中醫可否幫助恢復正常肝功能?

    肝為將軍之官,在人體屬於較深層的臟器,倘若西醫檢查出指標異常,代表肝功能問題已經不小,也需要較長的時間做治療,建議盡快尋找信賴的醫師幫助。

(語音檔案由希望之聲電台提供,文章摘錄自語音檔案內容,部分文字略有異同,敬請見諒。)
11/3/2015 失眠不一定是“心不藏神”“血不歸肝”,那麼千篇一律

本期主題

傳統的智慧在現代高科技的時代仍然無法被取代,舉凡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巔峰、古典音樂莫扎特的樂章、中國古代詩人的詩詞意境,這些流傳數百數千年的雋永創作是無法被現代所超越,更進一步的談到現代醫學的進步,微生物的觀察、病毒的發現、分子生物學的研究,微觀探討生命的運作;中醫則專注在"人體 "這個大方向,經方派就依循的這個宏觀的大方向,無論西醫病名為何,經由辨證來治療人體最根本的問題所在,而近代的中醫往往中西合併,透過西醫查驗出的疾病名稱來給藥,失去中醫辨證論治的根本,當然效果也就不如預期,中醫講求辨證論治,就如臨床上急性闌尾炎(西醫病名)一般送往西醫院急診,中藥方劑"葛根芩連湯 "可使用在"熱痢 "發生之際,其中"葛根 "提水上頭部,減少了水分往下瀉,"黃芩、黃連 "可用來解毒,中醫幾味簡單的藥材,就可以針對西醫所謂的腸病毒、下痢症狀有很好的效果,下藥對證了,治療快速也見效。

今天診所剛好來了一位睡眠不佳的病人,一般中醫會使用"寧神"、"引血歸肝"這些方法來治療失眠,也會配合著酸棗仁湯的使用,但是今天這位病人來看診,他失眠原因主要是"胸部阻隔 ",這為什麼和失眠有關呢?中醫認為心陽可將乳水下移至子宮,倘若心陽受到阻隔無法下移,就會造成反逆,往頭部上走,另外,病人提到月經來時睡眠較佳,是因為心陽在月經期間有所疏通,更進一步得知經期來時患者胸部非常疼痛,並且年輕時得過乳腺炎,種種線索都指向心陽的問題,如此一來就可以針對其心陽的問題治療,而不是針對失眠一詞就一味的使用"酸棗仁湯 "或"黃連阿膠湯",必須辨證下藥,才能解決失眠的根本原因。

醫師答疑

  • 案例一:七先生,左腿靜脈區張嚴重,約莫三年,平時穿戴伸縮襪,想請問李醫師怎麼治療?

    緊縮襪隊於靜脈區張用處不大,反而有時候造成血液的不通暢。中醫認為靜脈區張造成的原因有二:一來,脾不統血,脾主四肢、肌肉,可重用藥方的白芍將血液收回,對於病情會有幫助,但需要時間。二來,這位先生的患處只發生在左腿,身體鼠蹊部位有一控制靜脈回流的靜脈伐,在這個部位有了血栓嚴重的後果可能要截肢。建議尋求信任的中醫師及早就診。

  • 案例二:董先生,五歲男孩,身體較虛弱,經常感冒流鼻水,引起肺部感染,運動較少,夜晚盜汗,平時個性開朗,飲食正常,夜晚磨牙,想請教李醫師的幫忙。

    由於孩童在年幼時正氣較差,由夜晚盜汗可觀察陽不入陰,有可能因為肺部積寒所造成,平時感冒受寒看似痊癒的西醫症狀,但中醫所謂的 "病根"還沒完全除去,這是一般孩童常見情況,相對來說不難解決。

  • 案例三:王女士,三十四歲,第二胎懷孕時有妊娠糖尿,利用飲食控制沒有服用藥物,產後兩年驗血醫師指出有糖尿病現象,平時不嗜甜食,想請問李 醫師如何解決?

    很多人誤解糖尿病一定是肥胖的人,事實上有相關但並非絕對。初步判斷王女士的脾臟較弱,當脾虛時罹患西醫糖尿病的機率較高,由於脾虛造成營養無法吸收,無法將糖分送往適當的組織所造成。建議患者可以嘗試中醫的方法。

(語音檔案由希望之聲電台提供,文章摘錄自語音檔案內容,部分文字略有異同,敬請見諒。)
10/20/2015 應邀第五屆國際經方研修班演講後的反思

本期主題

今年受邀於廣州中醫藥大學國際經方研修班演講,這次的會議是中醫領域一大盛事,今年舉辦在重慶的三甲中醫院,此次演講邀請了國內外中醫人士,國醫大師唐祖宣,仝小林、門九章,思考中醫作者劉力紅,黃煌教授,等二十二位,感到很榮幸的是,我是唯一來自非亞洲地區的中醫師,以"現代經方實驗錄"為主題做為我此次的演講,甚至有些人慕名倪海廈老師前來,演講結束後受到的反饋很多,也沒有讓在場的人失望,更沒有讓先師 "倪 海廈老師"蒙羞。

這次大會安排了兩次的"查房",即是邀請專科專家勘查住院病房,當中包含許多癌末的病患,當然也安排了看診的過程,與院內的主治醫師、住院醫師討論交流診斷的想法,當中令他們驚訝的是,看診過程中我完全藉由中醫的看診方式來診斷病患,相對的中國現代採取中西合併的看診方式,透過高科技的儀器得到檢驗報告數據以及病名,再針對病名對應中藥的使用,採取了西醫的診病思維,甚至病例上的書寫方式也與正規的中醫大大不同,更別說是針、藥合併了,臨床上使用西藥來緩解病患的疼痛,更造成了許多副作用,例如:環跳穴的下針,配合著補瀉的手法可加強病患的氣血,需要使用長針下針才能達到穴位,這才發現整棟醫院沒有長針針具,只好由行囊中找出自備的長針,為這位病患下針後他明顯感到舒緩。透過查房的過程中觀察到,中國等級最高的三甲醫院,中醫看診用藥、治療方式已經與傳統中醫相差甚遠,當然這當中的演變也與國家、醫院的政策有著關聯而有所限制。

這次演講內容提到了案例,包括,腦膜瘤、急性闌尾炎、癲癇等病例,令他們感到驚訝急性闌尾炎一般送往西醫急診,竟然藉由中醫的方式來治療,甚至癲癇、肺炎在臨床上我使用傳統中醫的辯證論治方式治療,令他們覺得驚訝中醫古籍竟然可以辦到。現代中醫的思維模式逐漸被西醫取代,西醫的基礎知識是需要學習,但中醫的辯證論治方式是西醫不能取代的,許多中醫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被引導至非正統中醫的道路,是很可惜的,現在反觀自己中醫的道路雖然十餘年,幸運的經過正統中醫的訓練,也傳承並學習 倪 師的教導,在學習中醫這條路上少了許多步伐,當然自我的堅持也是很重要,學習過程中切勿心猿意馬。

(語音檔案由希望之聲電台提供,文章摘錄自語音檔案內容,部分文字略有異同,敬請見諒。)

10/6/2015 從屠呦呦獲諾貝爾獎看什麼是中醫

本期主題

首先很替屠呦呦女士感到開心,在1970年代的實驗成果,相隔四十年後得到了諾貝爾獎,其研究背景就在毛澤東時期當時為了治療瘧疾,嘗試了許多西藥成分都沒有效果,轉往中醫古籍藥材研究,在屠呦呦女士嘗試了許多藥物都未見成效,直到由古書"肘後備急方"中發現了"青蒿"可治療的症狀,書中提及青蒿用冷水浸泡後將汁液擰出,而不用火侯熬煮,因此屠呦呦女士推論或許高溫會破壞其有效成分,她使用乙醚萃取出濃度相對高的有效成分,對於非州瘧疾的治療有著很大的功勞,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項。

另一方面令人擔心的問題,是否中醫會走上 "醫與藥"分家的道路,也就是在四十年前青蒿素的有效萃取治療瘧疾,當時許多藥廠開始研究中藥材,將藥材提煉萃取出有效成分,但大部分的結果是失敗的。實際上,中醫治病邏輯並非靠單一藥物的萃取就可治療疾病,一個方劑當中的每個草藥都有偏性,身體的疾病的發生也不只有單純一個器官的損害,每個藥物的使用都是整體且全面的互相牽引著,單純只靠一種藥物的萃取是難以治療疾病的。瘧疾,在中醫治療上是屬較單純的疾病,大致上每個人發病症狀大同小異,因此使用的藥物也單純,剛好萃取的青蒿素起了療效。

一名諾貝爾審核委員提及,這次屠呦呦女士獲獎的原因,並不是中國傳統中藥的使用,是因為屠呦呦女士以科學的方式普及化藥物的製作,讓藥廠能夠行銷至全世界。有趣的是,這個青蒿素的模型專利卻不在中國國內。因此對於這個獎項來說,喜憂個半,喜的是中國的傳統草藥造福了許多人,憂的是中醫的治病邏輯不受到重視及傳承。

針對於某些專一性較高的疾病,使用單一的萃取藥物治療,是有些效果,但對於治療疾病的全面性仍不足,中醫的精髓講求辨證論治,而非一種病名對應一種藥物,例如:造成高血壓的原因有數種,肝陽上亢、腎陰虛等,如果只看西醫的病名就給予一種對應的藥,而不去辨證造成病症的源頭,那又如何對 "證"下藥呢?!這種西化的診斷方式在中國文革後逐漸興起,這也可惜了中國傳統中醫的博大精深。

閱讀中醫醫學古籍給了臨床上許多好的想法,"黃帝內經"將重要器官以官階來命名,心,君主之官、肺,相傅之官、膽,中正之官,光看字面的意思似乎只是個代名詞,但臨床上來看其命名是有它背後的意義,例如,臨床上肺臟與心臟的衰竭往往是病患的最後一個階段,心受肺的影響深遠,就如太傅對於君主是有節制性可諫言的,但決定權仍在君王身上,在臨床上當病人心電圖的檢查沒問題,卻在深呼吸後改變脈搏的速率,這樣一來就會有問題。另外,膽為中正之官,顧名思義是一個不偏不依的器官,當病人將膽切除後會出現身體溫度偏移,原本身體較冷的病人,使用熱藥後會造成身體的過熱,失去調節冷熱的能力,而心理上也造成猶豫不決的想法。中醫古籍文字雖精簡,而意涵深遠,中國傳統的文化之美是華人共同的驕傲,也是身為華人應該珍惜的瑰寶。

(語音檔案由希望之聲電台提供,文章摘錄自語音檔案內容,部分文字略有異同,敬請見諒。)

9/15/2015 “痛”是身體發出的警報

本期主題

無論是W.H.O(世界衛生組織)或中醫相關研究,都承認中醫在疼痛管理上的成效,W.H.O也列出了一百多項針灸有效治療的痛症,更勝止痛藥的效果,西醫對付痛症的方式,不外乎就是止痛藥的使用,輕者Advil ,重者可使用到Morphine (嗎啡)止痛,近些年來有所謂的"電療法",一開始使用在運動傷害的治療,醫師將類似針管的儀器,注射至神經旁,使用無線技術讓針管共振,釋放出電波來壓制本來的神經電波,進而麻痺神經。止痛藥對於疼痛並沒有針對性,舉凡頭痛、經痛、手腳扭傷都可以服用,對於疼痛的根源並沒有治療的功效,反觀中醫使用針灸的方式緩解疼痛,並且治療疾病造成疼痛的根本。

痛,是身體的警告訊號,就拿診所的一位病人舉例,這名病患腎臟的部位疼痛,這時候可能有兩種猜測,第一、患者以前有扭傷的經驗,第二、患者可能有腎衰竭、腎結石的問題,當然治療方式也截然不同,針灸對於扭傷造成的痛治療效果好,反之,內臟所造成的疼痛可用針灸緩解疼痛,但其根本還是需要被解決。這位病患兼具兩者,對於他的腰痛中醫有句俗話"腰背委中求",委中穴位於膝橫紋的中央,為膀胱經的母穴,而膀胱經的走行路徑連絡至腰背,久疾要補其母穴,加上旁邊"陰穀"穴,是腎經的穴位,腎與膀胱為表裡經脈,一同使用來治療,這是一種對應治療的應用,如同 "承山穴",位於小腿肚腓腸肌兩肌腹交界下端,呈現人字形的位置,這穴位對應人體的尾椎,而"委中穴 "對應肩胛骨下端到尾椎之間,治療時會在病患的小腿上分區按壓,尋找最痛的按壓點後下針,往往能夠對應背部疼痛的位置,在幫這位病患下完針後一星期,腰部扭傷的痛症解決了,接著治療腎結石造成的疼痛。

頭痛,西醫在沒有腦瘤的情況下,一般就是使用止痛藥治療,中醫將頭痛發生的部位、時間、以及方式有所細分,各自代表的病因有所不同,而通常頭痛的針灸治療不在頭部下針,而在四肢採取"遠端取穴",比局部穴位治療要來的有效果。

醫師答疑

  • 案例一:七先生,五十二歲,雙腳膝關節疼痛,想請問李醫師可能造成的原因?

    第一運動傷害所造成,通常好發於年輕人,第二可能為關節炎。可使用"膝五針"針法來幫助,實際上只有四根針的使用,其中陽陵泉、陰陵泉這兩個穴位使用一個長針來透刺才有效果。

  • 案例二:孫女士,針灸對於網球肘有幫助嗎?

    臨床不少西醫會轉診網球肘病人至中醫看診,一般西醫治療網球肘就是給予止痛藥,甚至施打類固醇,但是效果都維持不久。對於網球肘治療的方式,我們可以在"曲池穴"下針,並且要深針,還要避開穴位附近的神經,才不會造成病患的不適,另外我還會加上一些手法較重的針,例如:陽陵泉透陰陵泉、絕骨透三陰交,這些平時拿來治療中風、閉症的針法也會應用上,主要是因為網球肘病患,運動太多過勞加上肝血無法潤筋,以治療疾病的根本原因,所以光在曲池穴下針當然可以緩解,但是通常都維持不久,需要治標也治本。

  • 案例三:林女士,無名指關節在晨起時會腫,於懷孕八個月到現在小孩兩歲症狀都沒有改善,想請問李醫師原因以及解決的方法?

    懷孕期孕婦身體本就比較脆弱,如果在產後坐月子期間沒有好好調養,就會有些毛病會上身。就目前林女士的敘述,手指關節有"晨僵 "的問題,是由於寒濕積聚在骨節,針灸可以幫助,例如:"養老透間使"的針法,增加氣血,但還是得加上治本的方劑,治療不難但需要時間。

  • 案例四:李女士,針灸可以治療五十肩(frozen shoulder)嗎?

    中醫對於五十肩的定義有所細分,利用姿勢的不同,判斷受影響的經絡,也會有不同的穴位位置,但有一遠端穴位的使用 "條口透承山",由胃經的"條口 "透至膀胱經的"承山"。造成五十肩主要的原因是勞損以及寒所引起氣血不通暢。

  • 案例五:王女士,網路上傳言,碳酸化合物食品會影響孩童的身高成長,另外有網路文章指出,清潔劑的氣味會導致癌細胞生長,想請問李醫師的意見?

    碳酸飲料的糖分過高,不見得會影響身高,但會造成肥胖,對於孩童健康的影響比起單純的氣泡飲料要來的大。當然人通清潔劑多少對人體都有某些程度的影響,如果是未經稀釋使用,藉由呼吸道進入肺部,當然對於肺家較為脆弱的人影響較顯著,通常家用的清潔劑藉由新鮮空氣的呼吸,就可以恢復健康,當然使用天然的清潔方式對身體的健康是最好的。

(語音檔案由希望之聲電台提供,文章摘錄自語音檔案內容,部分文字略有異同,敬請見諒。)
9/1/2015 月子中的風濕性關節炎怎麼治?

本期主題

無論是風濕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在臨床西醫使用的藥物都只是壓制身體的感覺訊號,而無法達到根治的效果。近來診所來了一位剛生完小孩的鋼琴老師,在產後一個月內出現手指僵硬的情形,由於患者希望親自餵養母乳,所以拒絕西藥的服用,尋求中醫的幫忙。西醫細分數種不同的關節炎,中醫認為關節炎一般造成的原因是,寒濕積聚在骨節,治療方向以散寒、去濕為重點,但由於病變的部位有所不同,藥物使用上也相差甚遠,就拿這位鋼琴老師為例,主要給予的方劑為"桂枝湯",一個調合陰陽的方劑,桂枝補陽、白芍滋陰,加重方劑中的"桂枝",讓行陽的效果加強,將陽氣帶到四肢溫暖,此外還得加上"烏頭",先將烏頭蜜炙過,以緩解毒性,但還保留著藥物原有的熱性,配合上桂枝將藥性帶往四肢,加上白朮、茯苓來除去濕氣,共九味藥在其中,一個星期後,患者的症狀解決了,服藥的過程中母親仍然親餵母乳,對小嬰兒沒有任何影響,目前狀況維持良好,也成功克服了餵母乳以及服用西藥的難題。

風濕性關節炎的研究臨床上花費了許多經費,中醫抓住了病情的根本"寒與濕",雖說精簡的古文看似簡單,而臨床上用藥是有其困難度,如何正確的應用,這就仰賴後人對於古籍的領略深度了。

醫師答疑

  • 案例一:范女士,四歲兒子,在室外遊戲時間太長,夜晚回家皮膚就會癢,皮膚發起許多疙瘩,睡覺後隔天就消失,服用過敏藥後可維持數天健康;女兒眼睛發癢,在李醫師診所服藥後改善許多,但是現在又開始發癢,想請教李 醫師這兩個問題該如何解決?

    四歲幼兒於這個階段,無論肝血、腎功能都還不健全,目前還不用擔心,一般男孩成熟會比女孩慢一些,在血虛階段再加上遊戲後疲累,身體會比較敏感,對外界的影響反應較大,稍為補血清表就可以解決,另外調整生活習慣也是方法之一。女兒眼睛發癢的問題就可能,當服藥後改善,維持一陣子後又復發,得觀察是否為生活飲食有關,藥物將身體機能恢復一定水平後,隨後的飲食和作息就得仰賴個人的調整以維持健康狀況。

  • 案例二:錢女士,母親六十餘歲,腰椎狹窄,行動不便,國內醫生建議手術治療,患者希望保守療法,針灸按摩有緩解,但又復發,想請問李醫師是否有辦法幫忙?

    其實手術風險較高,確實需要三思而行,多詢問專業醫師的意見。只靠中醫針灸和推拿治療效果有限,由於骨頭靠周遭筋肉拉扯,下針後氣血通暢,時間過後就無法維持,因為年紀問題,腎陽衰竭,肝血不足,筋的彈性開始變化,拉力失去平衡,骨頭變形,臨床上當然有見效的案例,需要觀察病人本身的病程以及損害程度而定。

  • 案例三:李女士,先生運動後出汗,皮膚一吹風就像過敏般,發起一片片紅疹,想請問李醫師原因為何?

    這個問題可大可小,當身體發汗不盡,身體汙穢的水分未能排乾淨前,吹風致使毛孔緊閉,導致濕積聚在皮下,幾次下來皮膚就會開始發紅疹,使用清表藥物將汗液宣發就可以解決問題,但背後隱藏著心陽可能不足的大問題,心主五液,心臟不好的人可能在稍微運動後就大汗淋漓,相反腎衰竭的病患則是無汗。這位聽眾不用擔心,目前看來還是小問題。

  • 案例四:楊女士,中醫可否治療孩童假性近視?西醫診斷母親骨質疏鬆,想請問中醫可以幫助嗎?

    中醫說肝開竅於眼,眼睛的問題通常跟肝臟有相關,孩童用眼過度造成的假性近視,藉由補肝血和明目的中藥,或在眼眶周圍穴道的按摩,都可以對假性近視有幫助。臨床上假性近視期間讓孩童佩戴眼鏡,容易造成假性近視固定,就拿家裡的小朋友為例,當時醫生判斷需要配戴眼鏡矯正散光,我反而堅持不讓小朋友佩戴眼鏡,在小朋友眼睛周圍肌肉成熟,維持生活習慣良好,不久視力就恢復正常了,提醒爸媽先別著急使用人工方式去矯正發育期的小問題。腎主骨髓,治療骨質疏鬆由腎下手,但多吃鈣片的觀念正好適得其反,美國是全世界牛奶消費最高,同時也是骨質疏鬆症比例最高的國家,研究指出,牛奶中所含的蛋白質比例過高,飲用後會增加身體的血鈣,但是會破壞骨髓細胞,建議尋求可信賴的中醫師由腎臟下手問題不難解決。

(語音檔案由希望之聲電台提供,文章摘錄自語音檔案內容,部分文字略有異同,敬請見諒。)
8/18/2015 “秋老虎”逆襲灣區,身體不舒服的要小心

本期主題

在灣區長年居住的朋友,或許會發現近幾年來除了天氣熱以外,心情上也特別的"躁",這是由於近年來氣壓的變化不穩定,間接影響到情緒,許多臨床上的病人提到,夜半輾轉難眠,經常半夜汗濕床枕,起床後甚至感到身體虛弱,中醫提及"心主五液 ",心臟主導著身體的津液,當氣溫熱盛,造成心臟負擔,身體就開始排汗降溫,有些人開始覺得虛脫,甚至白天感到忽冷忽熱,特別是平時運動量較少的人,會覺得自己似乎感冒了,也開始有咳嗽的症狀出現,即使喝了水也得不到紓解,這是由於水分需要透過脾胃的吸收,然後再由心陽傳熱至小腸蒸騰大腸的水分而到肺部,因此這個過程中參與的臟腑都必須是健康的狀況才能使肺部得到完整的水分供給。這些問題回歸到最基本的改善方針,就是早睡,於晚間十一點至凌晨一點之間必須入睡,中醫認為這段時間血液歸肝,讓肝臟可以正常的運作,西醫認為這段時間沒有適當的休息,會造成膽固醇代謝紊亂,睡對時間是養生最基本最簡單的原則。

一到夏天,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冰品冷飲,實際上天熱飲用冰品在中醫來說是逆行的做法,天熱時,身體的陽氣是外散的,這時候體內是呈現相對冷的狀態,雖然這時候吃點冰品會暫時緩解炎熱的感覺,但是對於身體的影響往往到了一段時間以後才會浮現,因此中醫有一說法:夏天吃薑,冬天吃蘿蔔。這也體現了中醫為一門預防醫學的說法。

再來談談一名年輕工程師的案例,這名病患某天覺得身體不適到醫護室休息,經檢查發現心跳38下/分鐘,立刻送往急診室,由於情況特殊轉診四次,西藥無法幫忙他心跳的問題,必須加裝心臟起博器加快心跳,經由朋友介紹到陽氣診所,診斷後發現他的心陽和腎陽都不足,但患者自敘從未感到身體不舒服,那我們如何著手治療呢?生附子,中醫經方派用來強心陽,當"四逆證 "四肢手腳冰冷時使用,但臨床上曾經在紅斑性狼瘡的病人身上派上用場,這位病人四肢溫暖,卻在使用生附子一個月後病情進步快速,這例子也告訴我們,身體不會照書上的條文生病,而古書上的條文領略,是需要臨床經驗心領神會。心陽衰弱需要強心,腎陽衰竭導致腎水上泛淹沒心火,而心陽衰弱也會導致腎陽虛弱,心腎互相影響,所以臨床上心腎衰竭到某個程度,就表示一個人的健康情況岌岌可危了。

西醫藉由電擊刺激心臟的博動能力,而中醫利用根本的方法來恢復心臟的能力,這就是治標治本的相異之處。這位工程師目前還在治療中,靜待西醫確診心臟功能恢復正常水平後,與聽眾分享。也提醒民眾,在這種天氣變化多端,氣壓不穩定的氣候下,若是身體難以適應而感到相當不適,那也就表示身體的調節能力已經出現了問題,得特別留意一下自己的健康情況了。

(語音檔案由希望之聲電台提供,文章摘錄自語音檔案內容,部分文字略有異同,敬請見諒。)

8/4/2015 乾燥煙塵天氣如何保護您的肺

本期主題

近來加州面臨嚴重的乾旱,不僅如此,山林大火的消息也不斷,甚至塵害蔓延至溫哥華地區,而這些煙塵對於肺部的影響是很直接的,和皮膚一樣與空氣接觸密切,中醫也將肺及皮膚互相歸類為表裡,肺為五臟之"嬌臟",太熱的天氣致使肺津液散去太多,而光喝水是不足以補充肺部的津液,相反的肺的津液必須要由脾胃所充營,脾胃的營養則是由食物充滿,一旦肺的津液不夠了,就容易有熱性感冒發生,初期會有咳嗽,再者肺的問題可能轉換為寒或化熱,寒或熱可結於胸口,變化多端,更有許多病患長期處於外感的情況卻不自知,以為小小的咳嗽治好了感冒就完全痊癒,其實不然,這種情況下只要些微的誘因就會導致肺的問題浮現,導致疊疊層層的肺病。

中西醫對於感冒痊癒的標準有些不同,西醫認為感冒痊癒在中醫看來往往還有"外感"的存在,好比平時有些人時常覺得肩頸僵硬,透過按摩紓緩,但卻從來沒有根治,這可能是中醫的"葛根湯證";判斷外感的其中一個基準就是"浮脈",輕觸手腕上動脈的皮膚及可感受到脈搏,表示身體正氣與外邪搏鬥。

談及肺病,往往跟痰脫離不了關係,肺部藉由黏膜將異物包覆,逐漸形成痰,藉由咳嗽的動作將異物推出,簡而言之,痰可分寒熱,痰又可分不同部位,也相關到疾病的深淺。然而保護肺臟的方法在於,盡量避免在過冷或過熱的溫度下運動,也要留意平時空氣粉塵汙染問題。

醫師答疑

  • 案例一:鄭女士,小兒七歲,半夜仍經常尿床,想請問如何透過中醫緩解以及治療?

    中醫認為腎主二便,在小兒腎陽還未發展健全之際就會有尿床的情形發生,中醫會利用收陽、溫腎的方式來達到效果,例如:炮附子的使用,而日常生活中少飲冰水,將會有改善,一般小兒尿床問題不治療也會自然痊癒。

  • 案例二:石女士,西醫診斷患有腸躁症,西醫只給予止瀉的藥物,沒有其他辦法解決,想請問中醫可否幫助?

    這種情況中醫認為是大腸不夠"熱",而大腸的熱是由小腸傳變而來,小腸和心臟相為表裡,亦同屬火臟,大腸由小腸加溫,導致大腸無法將水分蒸騰,病根可為心陽不足,或是飲食造成小腸不溫,經期來時腹部特別疼痛,以及手腳冰冷的女性,為心陽不足的可能較大,藉由溫熱心陽將熱傳至小腸再溫煦大腸,就可以解決問題,建議及早治療可以達到較好的效果。

  • 案例三:何女士,三十歲,上個月開始有胸痛和上背痛,西醫排除了心臟及肺的問題,診斷為類軟骨炎,現在服用西藥有改善,但停藥就開始疼痛,甚至疼痛會因姿勢改變而不同,想請問中醫可否幫助?

    疼痛因姿勢改變位置中醫認為是水液的問題,也就是身體有積濕,久了這種痰飲的現象可化寒或熱,隨著時間姿勢有所不同,更進一步手指也開始疼痛後,問題就複雜了起來,一開始將胸口的瘀去除,就會感到舒緩許多,建議尋找可信賴的中醫師及早就診。

  • 案例四:何女士,嗓子痛以及音啞兩個月,西醫給予過敏噴鼻劑,使用了約莫一周後轉往中醫治療,也買了枇杷膏、鹽水漱口,目前效果都不好,想請問中醫可否幫忙?

    這有可能是感冒後遺症,西醫定義為慢性咽喉炎,通常給予重劑量的抗生素,中醫認為是咽喉上的薄黏膜造成咽喉的異物感,使用"半夏厚朴湯"五味中藥可以幫助,再配合藥方的加減針對個人情況變化。

  • 案例五:江女士,母親多年慢性咽喉炎,在國內也看遍了許多醫生,都說無法治癒,想請問半夏厚朴湯可以使用嗎?

    原則上是不建議病人自行服用,由於劑量的比例,以及個人的病情現況都需要考慮,建議尋找信賴的中醫師透過四診合參才對病情有最大的幫助。

  • 案例六:陳先生,小孩五歲,自五月開始咳嗽,西醫認為是過敏情形,會自然痊癒,想請問中醫有何見解?

    無論過敏與否,都是由於有異物的刺激,可能是喉嚨部位有痰濕,隨後刺激物的誘發就會開始咳嗽,可以藉由簡單的科學中藥粉來改善現況。

(語音檔案由希望之聲電台提供,文章摘錄自語音檔案內容,部分文字略有異同,敬請見諒。)

7/21/2015 二十歲的男生常半夜咳醒,算嚴重嗎?

本期主題

在兩年前,一位高科技的前輩李開復 博士,在新浪微薄上發出了一條訊息:世事無常,生命有限,原來,在癌症面前,人人平等。隨後被證實罹患淋巴癌四期,也因此他從新思考自己的人生,撰記了《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學分》一書,在接受西醫十七個月的治療後,逐漸恢復健康。李 博士的生活忙碌,長期不眠不休,每年度西醫體檢報告都正常,這也是西醫健康檢查的一個盲點,相對的這也是中醫逐漸受到重視的地方,在疾病發生之前,身體發出的某些警訊是可被觀察的,中醫就可以知微見著,藉由望、聞、問、切達到預防疾病的效果,在西醫數據指標異常前就先發現問題所在。而李博士的故事也讓我們反思,我們一生所追求的名利指數相較於幸福健康指數,到頭來孰重孰輕?!

一名大一男學生,每天晚上會有咳嗽情況,凌晨兩三點還無法入睡,白天不咳,平時有也有運動,飲食也不大量,但是小腹胖大, 藉此就可以推斷其身體濕重,特別在夜晚入睡時躺下開始發病的情況,中醫認為是所謂的陰病,由這些線索來看,其肺部下方已逐漸積濕,而一般常識推論,液體在身體內的流動性是大的,因此在患者躺下時就開始咳嗽,中醫認為中膈已經有濕,而小腹的產生就是由此而生。這個案例有趣的是,我們只花了一個星期就幫他解決問題,但治療過程中卻使用了較重的方劑,當然必須考慮到病患的身體狀況,以及受藥的反應,有時輕劑量的藥劑是起不了效果的,將他體內的濕氣排出後,對於將來疾病的對抗也會有很大的幫助,如果未能將他身體的濕氣去除,將來比同年紀男生生病的機會高且重。

反觀這位病患的生活型態,在十一年級後的小孩開始有升大學的壓力,熬夜至兩三點的生活習慣已持續數年,倘若還有飲酒的習慣,對於肝臟的影響就會更大,雖然一開始肝臟的警訊還不多,但是影響到脾胃的狀況已經出現,即是中醫所謂的木剋土(肝剋脾胃),造成脾胃的功能下降,濕氣開始累積,因此建議這名病患從根本做起,不熬夜是首要步驟。

醫師答疑

  • 案例一:王女士,女兒三十二歲,現在懷孕五個月,懷孕前腳會浮腫,手腳縫開始出現小膿皰,導致夜晚睡眠不佳,想請教李 醫師,生活飲食需要注意哪些?

    很多人在懷孕期間容易水腫,中醫認為這是由於本身體質偏於濕重的人,特別是平時容易手腳冰冷的女性,由於懷孕期間胎兒需要充足的血液供應,孕婦的身體負擔開始增加,這個時候就容易有疹子,當然可以少量服用薏仁這類的利水食材,只是孕婦在服用食材或藥物時得特別小心。

    提及婦女的問題,先前有位病患,於月經期間都會大出血,甚至到達貧血的地步,西醫竟然建議她將子宮切除,而我們診斷為她是中氣不足而導致氣無法收血,還有這類的例子:經前便秘,經期卻開始拉肚子。其實許多問題並沒有西醫講的那麼嚴重,反而藉由中醫就可以輕易的解決,何不嘗試看看呢?

  • 案例二:黃女士,哥哥今年四十三歲,幾年前右手第二個手指變黑,初期看中醫沒有治好,接著西醫就將他的手指切除,現在左手拇指開始變黑,想請問李醫師是否有方法?

    正好有一位中醫班的學生也有類似的問題,手部先發疹子,接著皮膚變硬變黑,診斷時手腳雖然溫暖,但是其他現象指出他氣血無法到手掌,一開始使用熱藥反應不好,接著使用較溫和的藥物清理,效果也不彰,回頭使用更重的熱藥,其中包含烏頭蜜,手指開始恢復正常了,這位聽眾的哥哥可以來試試看中醫的治療。

(語音檔案由希望之聲電台提供,文章摘錄自語音檔案內容,部分文字略有異同,敬請見諒。)
7/7/2015 傳統中醫看mers

本期主題

最近韓國流行的MERS病毒,造成韓國民眾人心惶惶,身邊的朋友也問起,中醫對於這種流行的肺炎病毒該如何治療?首先中醫的理論中,無論是病毒或是細菌,只要造成體內的失衡人體就會有變化,而中醫討論的就是,如何將失衡的變化拉回到正常的狀態。

診所近日來了兩位肺炎的病人,一位是朋友的母親,目前人在台灣由遠端複診進行追蹤治療,另一位則在灣區接受治療,這兩位共同的病症都有寒熱互結、咳嗽嚴重、發低燒、口渴甚至無法躺下睡覺,只要躺下就不停咳嗽。中醫觀察肺炎的發展,一開始可由風寒引起,首先有流鼻涕、頭痛等症狀,再者抵抗力不足者症狀會進入更深一層到肺,寒冷造成肺的循環功能變差,而造成咳嗽的情況,津液的循環下降,形成了痰,身體接著開始發熱,肺臟有可能萎縮發炎,這是一般感冒進展到肺炎的過程,而流行性肺炎如:MERS,SARS,這個發展到肺炎的過程只需兩至三天,疾病發展的過程在中醫是可循的,因此治療的方式是可預期的,但西醫認為不同病毒造成不同症狀,需要進一步分析病毒種類才能找出對抗的藥物。

其中一位肺炎病人,她同時先前也是一名癌症病患,她的狀況也較複雜,病情發展至肺癰有膿的情況,使用"桔梗湯",桔梗加上甘草將膿給排出,簡單的兩味藥就可以達到效果,也由於病人的身體寒熱變化複雜,臨床上也需要隨時加減藥方。

我們治療的主要思維來自於"金匱要略"中第七篇:肺萎肺癰,咳嗽上氣。原文精簡,但是所有的用藥都沒有超過這篇幅,這兩位長時間被肺炎所困擾的病患,在短時間治療內,都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反看西醫的治療思維,西藥抗生素的使用試著將病毒消滅,同時也造成身體健康的負擔,而中藥不談消滅病毒,而是幫助身體失衡的情況回到平衡,不適合存活在體內的病毒也就自然離開人體。

(語音檔案由希望之聲電台提供,文章摘錄自語音檔案內容,部分文字略有異同,敬請見諒。)

Top